专家在身边丨一上班就累,竟确诊罕见病!还容易误诊
本期专家
祝明华
●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
从事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长期致力于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精通胸腔镜下肺癌、食管癌及纵隔肿瘤等恶性肿瘤根治术及手汗症、气胸、鸡胸、漏斗胸等的胸腔镜微创治疗;善于各种胸部创伤、连枷胸、肋骨骨折、张力性气胸等急危重症的处理。
本期看点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的表现有哪些?
哪些是易发人群?
01
年轻女白领总是很疲惫
原因竟不是“工作太忙”
26岁的小张(化名)是一名办公室职员,工作勤勤恳恳,平日里琐碎的事务很多,但属于是“累并快乐着”。
然而半年前,她发现自己有点“不对劲”:下午工作时眼皮总是不自觉地往下垂,看电脑久了还会出现重影。
“是不是这段时间太忙,没休息好呢?”小张让身体充分休息,可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
直到最近,她的双手也越来越没力气,常常头晕,眼皮一直耷拉着,重影更是日益加重。无奈之下,小张来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接诊医生详细询问了小张的病史,察觉到这并不是单纯的疲劳。连续眨眼的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均提示阳性,医生初步判断她可能患上了“重症肌无力”。
02
一种不容小觑的罕见病
手术治疗往往效果明显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它的诊断往往需要通过药理学检查、电生理检查、MG相关抗体检查等。
除此之外,80%左右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伴有胸腺异常,因此也应重视胸部CT或增强MRI。
进一步检查显示,小张的血液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抗体)阳性,胸部CT发现前纵隔占位,考虑胸腺瘤。最终小张被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全身型)”。
神经内科随即邀请祝明华主任医师会诊。经过全面评估,祝明华分析患者纵隔占位并重症肌无力,单纯使用药物效果不佳,建议行纵隔肿瘤切除+全胸腺切除。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术后小张的病情逐步改善,第二天她就感觉眼皮不再下垂,手臂力量也恢复了。术后两周,小张已经可以正常上班,不再依赖大剂量药物。
祝明华介绍,对于重症肌无力合并有胸腺异常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的患者,早期的手术可以使患者症状迅速得到缓解,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的治疗剂量,同时也能减缓病情进展,非常有益。
03
眼皮下垂、看东西重影……
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重视
重症肌无力可累及全身骨骼肌,眼肌、延髓肌、四肢肌、呼吸肌会波动性地出现无力。通常在傍晚或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被称为“晨轻暮重”。
1.眼肌无力:表现为复视、上眼睑下垂等;
2.面肌:患者显得面无表情,当试图微笑时,可能出现苦笑面容;
3.颈部和肢体肌肉:表现为仰头困难,肩不能抬、手不能提,站起来或上楼梯十分困难等;
4.延髓肌无力:表现为咀嚼易疲劳、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说话有鼻音或声音较小);
5.呼吸肌无力:表现为呼吸急促、感觉呼吸非常费力,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祝明华提醒,这种疾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和年龄较大的男性。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肌无力、疲劳后加重,尤其是伴有眼皮下垂、视物重影,一定要尽早就诊。
重症肌无力虽不常见,但容易被误诊为“疲劳”“颈椎病”,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尽早评估手术指征,才能避免病情恶化,重获健康生活。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