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丨亲几口就中招?反复低烧5天,竟是感染了“接吻病毒”
本期专家
张艺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
从事儿科临床三十余年,擅长儿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对儿科发热及感染性疾病、肺炎、反复咳嗽、脑炎、头痛、头晕、抽动障碍等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期看点
孩子被亲几口,竟确诊“接诊病”?
“接吻病”易与普通感冒混淆,有哪些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
如何科学防护,避开“亲吻陷阱”?
01
5岁娃像被施了“低烧咒”
医生一看不是普通感冒
一查确诊“接吻病”
5岁的甜甜(化名)是个爱笑的小姑娘,最近却让全家揪心不已。
两周前,她好像突然被施了“低烧咒”,连着烧了5天,蔫得连最爱的动画片都懒得看。当地医院两次验血都没发现大问题,医生说:“可能就是普通病毒,回家多喝水。”
可甜甜妈看着女儿浑身没劲的样子,连最爱的草莓蛋糕都提不起兴趣,担心不已,便赶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沙院区。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儿科张艺主任医师接诊后,敏锐地发现了几个关键细节:孩子的眼睑浮肿,颈部淋巴结也肿大,之前的报告显示,血常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更是“组团超标”。
张艺追问道:“孩子有没有鼻塞的情况?晚上睡觉会不会打呼?”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张艺心里“咯噔”一下!“这肯定不是普通感冒!”随后的检查进一步证实,甜甜得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俗称“接吻病”。
“这种病初期很容易被当成普通感冒耽误治疗。”张艺解释。看到肝功能血象指标这么高,甜甜妈也吓了一跳,赶紧接受建议住院治疗,一周后就康复了。
02
“爱的亲亲”竟成健康陷阱
“接吻病”有三大信号
发热不退可能是危险征兆
张艺指出,“接吻病”主要由EB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可通过亲密接触(如亲吻)传播。
如果家长携带病毒,通过亲吻孩子或口对口喂食等亲密接触方式,就有可能导致孩子感染。从感染到出现症状,“接吻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多数为2~4周,目前暂无疫苗。
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是三大典型症状。非典型病例症状轻或隐匿,容易误诊,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它会侵犯人体的各个脏器组织,引发很多并发症。
“肝功能异常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但也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包括肝脾肿大、急性溶血性贫血、脾破裂、神经系统如脑炎、呼吸系统如肺炎等,极少数可引起噬血细胞综合征、心肌炎。如果患者本身有免疫缺陷,预后更差。”
张艺提醒,家长不要随便亲吻孩子,如果孩子出现长时间发热不退的情况,需要注意有无异常淋巴细胞、肝功能异常等,一旦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03
别让爱变成负担!
只有科学防护
才能避开“亲吻陷阱”
当“爱的亲亲”可能变成健康隐患,如何为孩子筑起防护墙?张艺为家长送上防护指南。
1.减少“高危亲密接触”
不要亲吻孩子的嘴、脸或手,避免共用同一个餐具。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保持口腔卫生。平常督促孩子勤洗手,尤其是进食前和外出后。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
3.提高免疫力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疲劳。均衡饮食,多吃蔬果和优质蛋白。适度户外活动,避免过度劳累或受凉。
4.减少暴露风险
避免密切接触发热、咽痛等症状者。少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