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不适、听力下降,大妈耳朵里长出“蘑菇”!医生提醒
天气潮湿,耳朵也易发霉
令人头皮发麻的是
耳朵像一块沃土
也会长出乳白色的“蘑菇”?
近日
家住钱塘区的王大妈(化名)
就遭遇了这种事儿
瘙痒不适!耳朵里竟长出“蘑菇”
前不久,王大妈因耳朵瘙痒不适、听力下降
前往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
经耳内镜检查后
发现其耳道内有暗褐色斑块
紧紧贴附在外耳道的皮肤上
且表面散着多个柱状凸起
凸起的顶端还有大小不一的小帽子
犹如一颗颗“小蘑菇”
耳鼻咽喉科主任刘治国介绍
耳朵里“长蘑菇”
这是一种真菌性感染
这些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
芽生菌、毛霉菌、曲霉菌等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当这些真菌侵入外耳道
如带有真菌的水流入耳内
或使用带有真菌的东西去掏挖耳朵
或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
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
则引起外耳道炎性病变
病因多样!治疗以清洁为主
造成真菌性外耳道炎
的病因主要有:
经常用不洁的采耳器采耳
耳朵进水或不适当用药
全身性慢性疾病
机体抵抗力下降
或全身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和滥用
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机会
“一旦得了真菌性外耳道炎
患者就有可能会出现
瘙痒、胀痛、耳闷耳鸣、耳道疼痛
有液体流动感、听力下降等症状”
刘治国介绍
治疗外耳道真菌感染比较简单
主要以清洁为主
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后
滴入水杨酸滴耳液
可以用一些抗真菌的药膏
但由于感染是一个慢性过程
所以保持清洁和用药
要坚持一段时间
否则容易复发
早诊早治!生活中注意预防
刘治国提醒大家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
较为常见的耳部疾病
但很多人对它的症状
却一点都不了解
由此导致很多人在自己出现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症状后还不自知
进而病情被延误
加重了治愈难度
因此,当耳痒、耳闷、耳痛
外耳道出现小肿块的时候
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同时,平时生活中
也应注意预防:
不要反复掏挖耳朵
经常掏耳朵,可能会导致外耳道皮肤黏膜受到刺激,容易引起破损。此时容易出现感染,诱发真菌外耳道炎。
避免耳朵进水
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耳部卫生,避免耳朵进水。洗澡后、游泳后,及时用毛巾擦干,避免潮湿对外耳道形成刺激。
避免交叉感染
在清理耳朵时,避免与他人共同使用清理工具,以免发生交叉感染。不去非正规机构采耳。
不随意用药
当身体出现疾病后,不滥用抗生素。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增加身体抵抗力。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