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丨肺癌术后两年又遇晚期乳腺癌!做好这件事,晚期患者也可以长期生存
对于很多乳腺癌患者来说,晚期肿瘤的诊断书就像是给她们下了一张死亡通牒,对于她们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但晚期乳腺癌真的等于没希望吗?其实,在目前的医疗的条件下,也并非如此。
“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抗肿瘤药物的新药研发,晚期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成为可能。”杭州市肿瘤医院副院长谢尚闹表示。
01
以为是肺癌复发
不料是晚期乳腺癌
62岁的肖女士(化名)退休在家,本应是乐享天年的年纪,却一次又一次被恶性肿瘤缠上。
2016年,肖女士不幸确诊肺癌,手术后遵医嘱定期复查,一直都好好的。本以为摆脱了厄运,却在2018年底常规复查时发现右侧胳膊底下一个葡萄大小的肿块,偶尔会有刺痛。这个情况引起了胸外科医生的注意,他怀疑这是肺癌转移引起的,立即给肖女士做了穿刺活检。
一个礼拜以后穿刺结果显示并非肺癌转移,大家都一头雾水,这要去哪里找源头呢?经过家属多方打听,她们找到了杭州市肿瘤医院的谢尚闹副院长。
“患者刚来的时候心情是比较焦虑的,因为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毛病。考虑到右腋窝淋巴结转移大多来源于乳腺,我们给患者加做了几个乳腺癌相关的免疫组化指标,明确是乳腺癌来源的。”谢尚闹说。
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包括乳房B超、钼靶、增强MRI,甚至连PET-CT也做了,就是没有找到乳房里面的病灶,最后诊断隐匿性乳腺癌。但全身检查也发现肝脏里面有个小肿块,穿刺后确诊是乳腺癌转移。
诊断明确了,是晚期乳腺癌,不是肺癌复发。“晚期就是没救了,治不好了。”肖女士心情沉重,一度想放弃治疗。
02
晚期≠没希望
规范治疗至关重要
真的没希望了吗?
其实不然,谢尚闹表示,肖女士的病虽然是晚期,但肿瘤的类型算是乳腺癌中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的,激素受体、Her2都是阳性的,俗称“三阳性”,治疗的药物非常多,效果也还不错。2018年底的时候刚好帕妥珠单抗在中国上市,谢尚闹在与肖女士及其家人商量后给她用上了。
“谢医生,我觉得这个药打下去好像有小虫子在咬我的肿瘤,然后瘤子就小了。”肖女士激动地说。
肖女士的用药效果非常好,6次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之后腋窝和肝脏的肿块都消失不见了。治疗方案也更改为口服内分泌药联合靶向治疗维持,基本没有药物副反应。肖女士说,她会在2次靶向治疗中间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
从发病到现在已经4年半时间了,肖女士的病情一直维持在临床“治愈”状态,她常感慨地说:“感觉自己现在多活一天都是赚的。”
03
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已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乳腺癌筛查是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的,从而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那乳腺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哪些?
乳腺癌的筛查方法包括钼靶、超声、磁共振、临床乳腺检查和乳腺自检等,最主要的筛查方法仍为钼靶。
乳腺癌的钼靶筛查已经被推荐、开展数十年,尤其在诊断无肿块的乳腺癌时,钼靶检查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B超检查因其没有放射性,对年轻妇女,尤其是妊娠、哺乳期妇女更为适宜,是目前国内乳腺癌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
磁共振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低,并且其费用高,检查时间长以及需注射造影剂等均限制普通人群的筛查,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
目前尚无证据显示临床乳腺检查单独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方法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和降低死亡率。
乳腺自检是一项以检查者为中心,简便易行、无需花费、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检查者可以自己实施,无需任何设备支持。乳腺自检对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效果如何尚无定论,它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也存在争议。多数研究报道认为,此法对降低乳腺癌的病死率上没有差别,肿瘤确诊时的分期和大小也无统计学意义。
谢尚闹 主任医师
杭州市肿瘤医院副院长,杭州市上城区第一届人大代表。
从事肿瘤诊治30余年,擅长乳腺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并开展了多项创新性临床研究,编写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SCI收录14篇。
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疾病专委会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疾病专委会常委、杭州市抗癌协会理事、杭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甲状腺肿瘤分会主委、杭州市癌症康复协会会长。
名医门诊时间(杭州市肿瘤医院):
周一上午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