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丨一吃完饭就肚子痛,并非胃肠问题!医生揪出“元凶”
每次进食后出现腹痛,而且还伴有腹泻,是什么毛病?
杭州市西溪医院消化内科朱元东主任抽丝剥茧逐一排查,终于揪出“元凶”!
餐后上腹部隐痛
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
63岁的沈大姐(化名)身体一向硬朗,退休后在社区做短工。
半个多月前,她多次在餐后出现上腹部隐痛,在社区医院开了奥美拉唑口服治疗。虽然症状时有缓解,但腹痛仍然反复发作。
近日,沈大姐在吃完午饭后又出现了腹痛,疼痛剧烈,差点痛晕过去,家人赶紧将她送到杭州市西溪医院消化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朱元东主任接诊后,详细询问病史。经了解,沈大姐每次都是进食后出现腹痛,而且还伴有腹泻。
结合血液生化结果和症状表现,朱主任初步判断沈大姐的腹痛并非胃肠问题。
“难道是胆胰结石?”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朱主任立即为其安排了肝胆胰超声、腹部CT及MRCP(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但是问题来了,沈大姐的检查影像没有任何问题。
超声胃镜检查后
终于揪出“元凶”
朱主任不放心,为沈大姐进一步安排了超声胃镜检查。
超声胃镜证实了他的判断,在沈大姐的胰管内,有一枚0.2cm的小结石,结石上端胰管稍有增宽。这就是折磨沈大姐的“罪魁祸首”。
最终,她被确诊为胰管结石伴慢性胰腺炎、胆囊内胆泥淤积、胆总管微结石。
查明病因后,朱主任为沈大姐制定了中西结合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目前,沈大姐已康复出院。
超声内镜有较高的敏感性,诊断胆胰疾病的准确率高达95%,相比于肝胆胰超声、CT、MRCP有独特的优势,特别适合小病变的发现,如胰腺、壶腹部<1cm的病变。超声内镜让消化内镜医生的眼睛有了“穿透力”。
朱元东表示,就像沈大姐这样的情况,开始考虑胆胰问题时,用普通的肝胆胰超声、CT、MRCP并没有发现蛛丝马迹,用超声内镜便立马发现了问题。
发病率不高但处理棘手
请保护好你的胰腺
胰管结石也称胰腺结石,是一种发病率不高但处理非常棘手的疾病,其常见症状有上腹痛、腹泻、糖尿病、阻塞性黄疸等。
朱主任表示,胰管结石与慢性胰腺炎相关联,胰腺炎病因中特发性占比30%,特发性是指病因不明,其中胆管微结石是主要因素。而明确胆管微结石和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非常依赖超声内镜和医生的经验。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伴有腹痛表现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同时伴有胰管结石。胰管结石的形成引起胰管狭窄或梗阻,胰管压力急剧上升,局部炎症刺激甚至继发感染加重慢性胰腺炎。
胰管结石与慢性胰腺炎互为因果,容易产生恶性循环,相互促进,最终导致癌变的发生。有文献报道,约16%-31%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进展为胰腺癌。
朱主任还指出,饮酒、吸烟是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发生的高危因素,不管是初发胰腺炎还是反复发作胰腺炎患者,都需绝对的戒烟戒酒,即便是经过治疗康复的患者,戒烟戒酒仍是必要的。
同时,饮食上避免暴饮暴食,提倡少食多餐,发作期间要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让胰腺得到充分的“休息”。
朱元东 主任医师
杭州市西溪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诊断与治疗学组委员、浙江省肠内营养通路学组委员、杭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与内镜学分会委员、杭州市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委员。
擅长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内镜救治;在门静脉高压症精准诊治领域开展多项临床研究,并具备国内先进水平。擅长运用超声内镜和胰胆镜进行肝胆胰壶腹部疑难疾病的诊治,包括肝胆胰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以及插管困难型ERCP技术。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善于采用“肝-脑-肠轴、肠道微生态”等整体医学理念为患者“因病施治”,包括慢性胃炎、消化道早癌、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
门诊时间(杭州市西溪医院)
专家门诊:周二全天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