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身边丨心慌焦虑还失眠,“我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
本期专家
胡霖霖
● 杭州市中医院临床心理科/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医师
个人简介
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嗜睡、焦虑、抑郁、心境障碍及情绪相关躯体不适。
门诊时间
武林院区: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丁桥院区:周四上午、周六上午
本期看点
长期心慌不适,原来竟是睡眠出了问题。
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治疗失眠的中西药物如何选择?
吃上安眠药物是否就戒不掉?
01
辗转心内科多年
原来竟是睡眠的问题
“医生,我3年前查出心率偏高,心慌难受,睡也睡不好,但查不出原因。2个月前,左侧后背又疼又麻。这到底咋回事啊?”
在杭州市中医院临床心理科胡霖霖副主任中医师的诊室,54岁的董阿姨(化名)一度担心自己心脏出了问题。
图片由稿源提供
胡医师经过系统问诊和评估,考虑患者存在典型焦虑个性,容易担心紧张,本身是失眠的易感人群,且此时患者正好到了更年期阶段,激素水平波动明显,故出现了明显的焦虑情绪和睡眠问题,同时伴有一些躯体性焦虑的症状,如心慌、疼痛等,与自主神经功能亢进有关。
此外,患者还存在一些不良睡眠习惯,晚饭后七八点钟就上床看电视,导致睡眠驱动力下降,睡眠质量和连续性都受到影响。
经过4个月规范治疗和睡眠卫生指导,董阿姨目前已恢复自主睡眠,并且情绪稳定,心慌和疼痛感受也完全消失了。
02
晚上经常失眠
大抵是这些原因
失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问题,其成因多种多样,可能涉及心理、生理、环境等多个方面。
1.心理因素。压力大、焦虑、抑郁情绪是失眠的重要原因。持续的压力、应激事件、情绪波动都可能让大脑处于过度活跃的状态,身体会释放应激激素,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兴奋,使人难以放松入睡。
2.环境因素。不舒适的睡眠环境,如噪音、过亮的光线、不舒适的床垫或不适宜的卧室温度等,都可能干扰睡眠。
3.生活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息习惯,如过度赖床、补觉,过度摄入咖啡因/酒精、缺乏运动、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等,也会干扰正常睡眠。
4.其它因素。慢性疾病(如疼痛、呼吸不畅)或不宁腿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等其它睡眠问题。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某些如茶碱类、咖啡因类、组胺类等药物也可能会影响睡眠。
03
失眠别急
中西疗法“各显神通”
中药能更快速改善失眠伴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对于慢性失眠,总体服药疗程短于西药治疗,但作用相对温和。
而西药治疗效果较强,但病情平稳后,巩固治疗时间相对更长一些。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有效且依从性好的药物治疗方案。
1.中药。对于轻中度失眠、症状性失眠、急性失眠,可以采用中药改善症状,同时调整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杭州市中医院团队采用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名中医张永华教授创立的“情志辨证理论”治疗失眠,通过辨患者的情志症状,从根本上治疗并恢复患者的自主睡眠。
2.西药。对于失眠症状较重的患者,需要使用西药来改善睡眠。西药通常具有起效快、作用强的特点。短效安眠药适用于入睡困难的患者。中效安眠药适用于睡眠连续性不好、夜里容易醒来或早醒的患者。褪黑素也是一种常用的改善睡眠的药物,有助于调节睡眠的生物节律性。
04
吃上安眠药物
是否就戒不掉了?
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服用安眠药物,可以安全且有效地帮助改善睡眠,尤其对中重度失眠患者。但注意,不能长期依赖于安眠药物。
如患者对安眠药产生了依赖,强行戒断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如肌肉紧张、痉挛、疼痛以及流感样症状(如寒战、出汗以及手脚发麻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焦虑、惊恐障碍、易激惹、抑郁、情绪不稳、注意力无法集中、失眠或噩梦等心理症状,此时建议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失眠的治疗是一个渐进稳定的过程,尤其是慢性失眠(病程>3个月),大多数患者需要经历至少2个月的规范治疗,睡眠才会逐渐稳定,才能逐步脱离药物的辅助。
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度焦虑或急躁,也不建议通过增加安眠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来改善即刻睡眠。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