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童”归位!新学期,你要做《哪吒2》中的哪位父亲?
破58亿、70亿、84亿······
突破96亿!
暂列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
第4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平台数据
正当《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创造历史的时候,咱自家的“魔童”们也迎来了开学季。
新学期如何与孩子相处?该给孩子设定什么目标?
影片中三位父亲对待孩子的方式,恰如现实社会中三种典型的教育模式,折射出当代家庭教育的困境与突围之路。
敖光-敖丙
精英教育的华丽外衣
被规划的人生与迷失的自我
敖丙出身龙族,天生贵胄,享受着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
然而,在父亲敖光的严格管控和精心规划下,敖丙的人生轨迹早已被设定,他失去了选择的权利,也迷失了真实的自我。
敖光的教育方式,代表着现实中部分精英家庭对孩子的过度干预和期望。他们为孩子铺就了一条看似光鲜的道路,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声音和真正的兴趣。
门诊经常会接诊到一些厌学的孩子,奇怪的是这些孩子往往都是重点学校的学生,平时成绩优秀,然而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不去上学。
他们往往会说:“我不知道我这么努力到底为啥,我也不知道未来我要干什么,我要做什么似乎都是父母早已经安排好的。”
也许放手才是更好的教育,就像敖光最后那一句
“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你的路还需要你自己去闯,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
申正道-申公豹
普通学子的负重前行
现实下的挣扎与无奈
申公豹出身卑微,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改变命运,光耀门楣。他的父亲申正道希望自己的孩子从此摆脱妖的身份,进入更高的阶层。
因此,申公豹背负着整个家族的期望,在残酷的竞争中奋力拼搏。
然而,现实却并非童话,即使拼尽全力,也可能头破血流,难以跨越阶层的鸿沟。
申公豹的困境,正是无数普通学子的缩影,他们渴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却不得不面对竞争压力巨大的现实困境。
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父母尚可“托举”,但没有必要忽略孩子自身的能力,举全家之力让孩子负重前行。
与其不断“鸡娃”,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李靖-哪吒
特殊儿童的艰难成长
偏见与歧视下的突围与救赎
哪吒天生叛逆,顽劣不堪,是众人眼中的“魔童”。这种特质像极了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他们多动冲动,但又敢作敢为,勇于承担后果。他们有着天马行空的创意,但似乎和传统教育格格不入。
ADHD不是缺陷,而是一种特质,关键在于如何将其转化为优势,需要“扬长”而非“避短”。
哪吒因斩妖除魔被百姓误解时,李靖站在他身边说“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给予哪吒安慰,让其找到自我价值,从威严父亲转变为理解孩子、给予支持的守护者。
这份理解和爱护,让哪吒成长为一个正直勇敢的人。
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才是教育的真谛。
《哪吒2》通过三位父亲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养育模式的利弊得失。
其实,教育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值得被尊重和理解。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摒弃偏见,放下焦虑,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道路。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优秀人才”,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无论是哪种孩子,都拥有追逐梦想的权利,都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接纳。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多元的成长环境,让他们都能像哪吒一样,勇敢追梦,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