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茶梗“吸脓”?三个误区不要踩
14岁的小玲(化名)是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月前,她在一家街边小店打了耳洞。
然而,耳洞并没有如她期待的那样顺利愈合,反而持续流脓,疼痛难忍。
这时,小玲的母亲想到了“民间偏方”,将茶梗插入耳洞试图“吸脓”。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结果,不仅没有缓解症状,茶梗还不小心留在了耳洞里,拿不出来,导致感染进一步恶化。
备受困扰的小玲来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创面修复与烧伤整形科侯春胜主任医师的诊室。
侯主任从耳洞中取出了几粒碎茶梗和一个耳钉的硅胶帽,发现小玲的耳洞直径约3毫米,肉芽组织增生活跃。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经过专业的清创处理后,小玲的伤口逐渐恢复。
三个打耳洞的误区
你踩中几个?
打耳洞看似小事,但操作不当或护理不慎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侯医生指出以下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打耳洞很简单,随便找个地方就行?
真相:打耳洞的方法直接影响愈合效果。小玲的耳洞可能是通过激光烧灼的方式打的,这种方法会导致局部皮肤缺损,阻碍上皮化,增加感染和瘢痕风险。
理想的打耳洞方式应是通过穿刺形成一个小洞,内壁迅速上皮化,减少感染和瘢痕的可能性。
另外,街边小店的卫生条件、操作技术差异很大。如果打耳洞的器械未经严格消毒,或者操作过程不规范,可能会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发耳部感染等疾病。
误区二:感染后可以用“民间偏方”处理?
真相:打耳洞后的护理非常重要。除了保持耳部清洁干燥外,还要定期用碘伏等消毒剂对耳洞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转动耳钉防止其与皮肤粘连,观察耳洞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情况,如有问题应及时就医。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民间偏方缺乏科学依据,可能引入更多细菌或造成物理损伤。
误区三:耳洞流脓是正常现象,不用管它?
真相:耳洞流脓是感染的明显信号,需及时处理。如果忽视,可能导致局部瘢痕化,甚至形成瘢痕疙瘩(俗称“疤痕增生”),影响美观和健康。
“打耳洞”这件小事
劝你慎重!
1. 选择正规机构
打耳洞应选择有资质的医院、美容院或专业穿刺店,确保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工具严格消毒。
2. 避免烧灼方法
烧灼方法会导致皮肤缺损,增加感染和瘢痕的风险。建议选择手穿或一次性穿刺器,创伤小、愈合快。
3. 术后科学护理
每天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清洁耳洞,避免用手触碰。
避免耳洞沾水,洗澡时可用防水贴保护。
定期轻轻转动耳钉,防止粘连。
4. 选择合适的耳钉
术后建议佩戴医用钢、钛合金或纯金耳钉,减少过敏反应。避免过早更换复杂款式的耳饰。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