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奇痒无比!耳朵里长出“黄痂”,覆盖着白毛...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5-03-04 09:10 浏览次数:

小郭(化名)从小就喜欢掏耳朵,小时候躺在妈妈怀里让她帮忙掏,长大了便去采耳馆掏。谁想,前几天他采耳回家后耳朵一直发痒,后来实在没忍住,自己就用棉签在耳道里搅了几下。接下来的事情,超出了他的想象。


“脚气”长到耳朵里

外耳道长出一层“黄痂”

“最早是奇痒无比,后来是耳道闷闷的,感觉里面有东西。这两天,有点痛,还流黄水。”小郭说。

在家人的劝说下,他赶到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钱塘院区耳鼻咽喉科就诊。

门诊医生龚晓君对小郭的外耳道进行详细的检查,发现他左耳耳道内都长出了一层黄黄的“痂”,痂皮上面还有白色的毛。

640.jpg

“患者的左耳是因真菌感染导致外耳道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脚气’长到耳朵里了。”龚晓君解释。

“真菌往往存在于人体皮肤表面,正常情况下,它不会出来‘捣乱’,只有当反复挖耳造成局部机械性皮肤损伤或因为长期吃抗生素、用抗生素液滴耳等情况下造成菌群失调时,才会引起感染。”

通过耳道清理,以及局部用药,小郭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耳朵发痒

到底能不能掏?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由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或真菌侵入外耳道后,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感染并侵袭耳部局部皮肤组织,从而导致耳道出现相应症状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它的主要症状为耳部瘙痒难耐,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耳痛、耳道流脓的情况。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甚至眩晕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耳部健康。

正常耳道:偶尔出现轻微瘙痒时,适当轻柔地掏耳朵可以缓解不适,就如同偶尔挠挠痒一样。但注意,不能过度掏挖。

油性耳朵:油性耳朵的耵聍(耳屎)通常较为黏稠,自行用棉签掏耳朵时,很容易将耵聍推向耳朵深部,甚至使其附着在鼓膜上,进而导致听力下降。所以,油性耳朵的人建议定期前往医院进行耳部清洁。

施: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减少外耳道进水的机会,避免外耳道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因为潮湿环境有利于真菌滋生。同时,要尽量避免去不正规的采耳店采耳,以防止因工具消毒不彻底等原因造成交叉感染。


保护耳朵

从生活细节做起

耳道作为声音传导的重要通道,不仅影响听力,有时还能反映全身的健康状态。昨天(3月3日)是 全国爱耳日 ,保护耳道健康从现在开始,生活中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避免频繁掏耳朵:耳垢具有保护作用,频繁掏耳朵可能损伤耳道皮肤,甚至将耳垢推得更深。

远离噪音环境: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噪音中可能损伤听力,建议佩戴防护耳塞。

定期检查听力:尤其是经常使用耳机或从事噪音相关工作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谨防异物入耳:异物卡在耳道内可能引发耳痛、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甚至引发感染。因此,平常戴耳机注意别把它推向耳道深处。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将小物品塞入耳内,并妥善保管小玩具和零件。

打印 关闭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