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疼!”女子耳道突然钻入一只......医生:千万别挖!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晚间在绿道、公园等地走路锻炼的市民日益增多。但大家在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时,可千万不能忽视一个潜在的危险——飞虫入耳。近日,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便接诊了一位因飞虫入耳前来就诊的患者。
当晚,这位市民像往常一样在绿道散步,突然感觉有异物钻进了耳朵,一阵瘙痒和刺痛袭来。起初,她尝试了跺脚、侧头拍打等方法,希望能让飞蛾自行飞出来,可折腾了半个小时,飞蛾依旧“赖”在耳朵里不肯出来。无奈之下,她只能赶忙前往医院。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周维权医师表示,夜晚光线较暗,飞虫容易被人体散发的热量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引,而耳道对于飞虫来说,就像是一个“神秘通道”,一旦飞进去,很难自行飞出。飞虫在耳道内爬行、骚动,会让患者烦躁不安,产生剧烈耳痛,还会制造令人不安的噪声。如果飞虫靠近鼓膜,甚至可能压迫鼓膜,引发眩晕,严重时会导致鼓膜出血、穿孔。
日常应该如何预防异物入耳?
1.在锻炼场景下:晚间走路锻炼时,尽量避免穿颜色鲜艳或反光的衣物,这类衣物容易吸引飞虫。可以选择佩戴帽子,一定程度上能阻挡飞虫靠近耳部。如果在树木繁茂、飞虫密集的区域锻炼,还可适当使用驱虫喷雾,但要注意避免喷到眼睛和口鼻。
2.处于工作环境中:在有粒尘物及昆虫较多的环境中工作时,一定要加强工作防护,穿戴必要的装备,比如专业的防护头盔、耳塞等,保护好耳部等身体各个暴露部位。像从事户外建筑、林业工作的人员,更要时刻留意,防止煤渣、竹屑、小飞虫等异物进入耳道。
3.针对儿童群体:当孩子玩小玩具或周围能接触到谷物、豆类植物时,家长尤其要加强防范。要明确告诉孩子不要将异物放入耳内,并且把这类小物件放置在孩子不易触及的地方。学校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提醒学生不要随意将物品塞进耳朵,一旦有同学不小心将异物塞进耳朵,要及时告知老师。
4.生活习惯方面:戒除挖耳的习惯。很多人习惯用耳勺、棉签等工具频繁挖耳,这不仅容易损伤耳道皮肤,还可能不小心将棉花球、棉签棒等异物遗留在耳道里。而且频繁挖耳会破坏耳道原本的生理环境,让耳道更容易受到外界异物的侵扰。
如不慎有飞虫入耳,应该怎么处理?
图片来源于稿源单位
如不慎有飞虫入耳,切记千万不能慌张,更不要用手指、耳勺、棉签等物品伸进耳道去掏挖,这样做很可能导致飞虫受到刺激,越钻越深,进一步损伤鼓膜或外耳道皮肤。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冷静,尽快前往附近医院,让专科医生借助专业工具安全取出飞虫。
在前往医院的途中,患者可尝试将患侧耳朵朝下,轻轻晃动头部,看能否让飞虫自行掉出,但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飞虫在耳道内进一步挣扎造成更大伤害。
在此提醒广大晚间走路锻炼的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护,保护好耳部健康,让锻炼更加安全、舒心。
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