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专家在身边 | 不痛不咳,肺里却藏5厘米肿瘤!专家急呼:这类体检不能省

来源:健康杭州 发布日期:2025-07-14 09:30 浏览次数:

本期专家

毛华辉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桐庐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

擅长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结节楔形切除,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胸腔镜下纵膈肿瘤等高难度手术,手汗症的微创手术治疗,肋骨骨折内固定、胸廓成形,肺大泡手术等。

本期看点

为何肺癌早期常“静悄悄”?体检为何是救命关键?

肺癌的早期发现不靠“等”症状,要靠“早”筛查


01

大伯一次常规体检 揭开“无声”的警报

84岁的周大伯(化名),平时身体还算硬朗,没有咳嗽、胸痛、气急等任何不适症状。然而,在一次看似常规的体检中,影像学检查却意外发现他的右肺上叶存在一个巨大的占位!

于是,他找到杭州市一医院桐庐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毛华辉主任医师接诊后,高度重视,收治入院,为他完善检查。胸部增强CT结果令人震惊:这是一个直径约5厘米(50*51mm)的空洞型占位,考虑为肺恶性肿瘤。

周大伯肺内直径约5厘米的肿瘤  稿源供图

“这么大的肿瘤吗?为什么我平时也不咳嗽,也不胸闷,没有一点症状?”周大伯很疑惑。毛华辉解释:“这正是肺癌的‘狡猾’之处!早期肺癌常常‘静悄悄的’,肺部神经少、代偿能力强,肿瘤长到很大都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等出现咳血、胸痛时,往往就不是早期了。您这次体检,真是及时又关键!”

一边欣喜及时发现,一边挑战接踵而至:周大伯还患有2级高危高血压、痛风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等多种基础疾病。高龄、巨大的无症状肿瘤、多系统基础病叠加,让治疗面临严峻挑战。幸运的是,经过毛华辉团队严谨的多学科评估(MDT),多科室协作,为他量身定制了手术方案,并成功实施了微创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癌。如今,周大伯恢复良好,这场“静悄悄”的健康危机得以化解。

毛华辉手术中(左) 稿源供图


02

为何肺癌早期常“静悄悄”?

体检为何是救命关键?

周大伯的经历绝非个例,它像一记警钟,尖锐地提醒大家:肺癌,尤其是早期肺癌,常常是一位“沉默的杀手”!

肺的“迟钝”与肿瘤的“狡猾”:

肺部神经分布特点:肺内部的痛觉神经分布很少。早期肿瘤生长在肺实质内部时,可能不会直接刺激到敏感的胸膜或大气道,因此患者感觉不到疼痛或明显刺激。

强大的代偿能力: 肺部有巨大的功能储备。即使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如周大伯的5厘米),只要没有阻塞主要气道或侵犯关键结构,剩余的肺组织仍能维持基本功能,患者可能无明显呼吸困难。固定、胸廓成形,肺大泡手术等。

症状的非特异性: 即使出现轻微咳嗽、乏力等症状,也极易被误认为是感冒、咽炎、吸烟或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而被忽视。

当症状出现时,往往已非早期:当肿瘤长大到阻塞较大支气管,会引起持续咳嗽、咳痰甚至咳血。当侵犯胸膜或胸壁,会引起持续性胸痛。当出现远处转移(如骨转移引起骨痛、脑转移引起头痛头晕)时,症状才比较明显。

像周大伯这样肿瘤已长到5厘米却无症状的情况,虽然不算最早期,但也警示大家:依赖症状发现肺癌,风险极高,极易错过最佳治疗窗口!


03

破局之道 低剂量螺旋CT筛查

普通胸片的局限性:常规X光胸片对早期、小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检出率低,容易漏诊。很多早期肺癌在胸片上看不到或难以辨别。

低剂量螺旋CT(LDCT)的优势:

灵敏度高:能清晰显示肺部几毫米的小结节,大大提高了早期肺癌(尤其是I期)的检出率。

辐射可控:其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CT,约是常规CT的1/5到1/4,安全性相对较高,适合筛查。

国际公认:多项大型研究(如NLST)证实,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年度LDCT筛查,可以显著降低肺癌死亡率(约20%)。

哪些人是肺癌高危人群?(建议定期LDCT筛查)

年龄在50-80岁之间;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吸烟史 ≥ 20包年(即每天吸烟包数 x 吸烟年数,例如每天1包吸20年,或每天2包吸10年),或曾经吸烟 ≥ 20包年且戒烟时间 < 15年;有长期被动吸烟(二手烟)暴露史;有职业暴露史(如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等);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肺纤维化病史。


04

肺癌的早期发现不靠“等”症状,

要靠“早”筛查

周大伯无疑是幸运的,虽然肿瘤较大,但仍在可手术范围内,且通过微创手术获得良好疗效。他的经历最深刻的教训是:不能因为没有症状就忽视肺部健康检查!尤其是高龄、有吸烟史或其它危险因素的人群。

主动筛查: 高危人群应主动与医生沟通,评估进行年度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必要性。

重视体检: 即使是非高危人群,在常规体检项目中,也应关注肺部检查结果。如有异常,务必遵医嘱进一步检查。

早诊早治,效果天壤之别:早期肺癌(尤其是IA期)通过手术等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80%甚至更高。而晚期肺癌的生存率则大幅下降。时间就是生命!

最后,毛华辉强调:“肺癌早期发现不能靠‘等’症状。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是‘揪出’早期肺癌、争取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武器’。”

朗读